作为资深网红城市,安逸是成都最具显示度的标签。
其由来,不仅源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丰饶自足,更得益于当今商贸繁荣、产业蓬勃所打下的坚实底座。
但成都的魅力,不止安逸。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619620
刚与柔、快与慢、忙与闲,平行世界里,仿佛有两个成都:一个是历史悠久的安逸之都,另一个则是充满活力、创新奋进的现代之城。正如天鹅在水面上的优雅与水下双蹼的奋力划动,成都的安逸背后,是不懈的努力和奋斗。
"成都的烟火并不削弱人的意志,相反,它让你感觉生机勃勃。"这话不错,成都的一分钟,既可以烫熟一片火锅毛肚、泡上一碗盖碗茶,也能诞生1.7万块集成电路、生产110片柔性显示屏、整装下线一台车辆。
早在2000多年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指出,“人们为了生活而来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好而留在城市”。成都正是这样一个吸引无数奋斗者的地方,数据展现出它的活力——
成都新吸纳就业、应届毕业生、硕士及以上人员等三项流入数据,全国占比仅次于四个一线城市,居全国第五,简历投递人数排名全国第七。
特别是,2023届在蓉高校毕业生中,超过75%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建筑业”就业,产业吸引力十足。
图片来源:高新区官网
成都此前提出“高质量培育万亿级医药健康产业”,朝着“高质量”“万亿级”的目标,在生物医药产业版图上不断寻求突破。2023年,成都医药健康产业总规模达3500亿元,取得药品上市批件133个,居全国主要城市第一。
“10年,10亿美元”,这是生物医药行业人人熟知的一句话。其背后,意味着创新药研发难以想象的时间和资金投入。然而近两年的融资荒加上IPO暂缓,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相较2021年的高峰已大幅下降,生物医药行业的资金告急已经不是业内的新鲜事。
林宇注意到,面对这些生物医药企业的融资难题,成都出台了《关于前瞻培育未来产业构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和配套的政策措施,目前已推动设立首批未来产业天使子基金,聚焦投向生物芯片、细胞治疗等未来产业领域,建立孵化加速园。
图片来源:高新区官网
就在不久前,成都还组织召开了“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未来产业企业系列座谈会。第一场就是围绕前沿生物领域,林宇在现场面对面地抛出了自己的难题。也在这次座谈会上,林宇与到场的金融机构、政府产业基金建立了联系。
“企业提出需求,能回复的现场就得到了答案。现场回复不了,当即记录并承诺尽快提供解决方案。”从政企面对面座谈会的种种细节中,林宇切身感受到了成都对民营企业的重视和支持。
持续营造识才、敬才、爱才、用才的创新创业环境和营商环境,正因如此,在全国人口负增长的背景下,成都依然保持着极强的人口吸引力。拉长时间线,从2010年到2023年,成都常住人口净增735万,年均增长超过50万人。眼下,成都的人口总量接近2200万人,无限逼近全国人口第三城北京。
总是有人把这归结于成都的“安逸”,“逃离北上广,我来到了成都”这样的段子,几乎成为了互联网上的流量密码。
别被骗了!就像班上那些看似轻松自在的同学,用“安逸”和“巴适”包装自己,实则底牌十足、实力强劲,一旦展现便会让人刮目相看。
拥有2100多万常住人口的成都,真正吸引、留住、用好人才的关键,是产业经济的发展潜力与综合竞争力——让人才在这里有奋斗的动力、有拼搏的底气。
文字 | 胡安
每日经济新闻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