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未知 > 未解之谜 > 喜爱中国文学的日本作家,在上海留下了一瞥|夜问
喜爱中国文学的日本作家,在上海留下了一瞥|夜问
作者:网络整理
2024-08-04
101
管理

原标题:喜爱中国文学的日本作家,在上海留下了一瞥 | 夜问

海报元素来自电影《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

答案:是“不要”。

在芥川龙之介的《上海游记》中,他是这样写的:

只有几个令人生畏的黄包车夫仍在附近徘徊。他们一看见我们的身影,一定会上前来搭话。幸亏今天我已经向村田君学了一句中文:“不要。”——“不要”当然是不需要的意思。所以,只要我一看见黄包车夫,就会立刻像念咒驱魔一样地连声喊道:“不要!不要!”——这就是从我嘴里说出来的第一句中文,很有纪念意义。如果你不能体会我对黄包车夫说“不要”时的欣喜之情,那你一定是从来没有学过外语。

电影《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完全还原了这个场景。

影片根据芥川龙之介的《上海游记》改编,讲述100多年前,作为《大阪每日新闻》记者的芥川龙之介来到上海的所见所闻。该片由加藤拓导演,松田龙平饰演芥川龙之介,中国演员金世佳、任洛敏等参演。

1892年3月1日出生的芥川龙之介是中国读者很熟悉的日本作家,他最著名的作品莫过于《罗生门》了,这部作品也被改编成了同名电影。除了短篇小说,他还写诗、和歌、俳句、随笔、散文、游记等。

芥川龙之介生于东京,原本姓新原,在他还是婴儿的时候母亲就疯了,于是他就被过继给舅舅,改姓芥川,这对龙之介影响非常大。缺乏母爱,寄人篱下,成了他最后悲剧的起源之一,当然情感问题也是诱因。

他在中小学时代喜欢读江户文学,对欧美文学也很感兴趣,中国作品则喜欢《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1913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科,是新思潮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921年来中国旅行,先后游览了上海、杭州、苏州、南京、芜湖、汉口、洞庭湖、长沙、郑州、洛阳、龙门、北京等地,写就《上海游记》《江南游记》等。 1927年7月24日,由于种种原因,他服用了安眠药自杀,享年35岁。

在他死后,好友菊池宽提议设立了“芥川奖”,用来奖励文坛新人,第一届的评审里就包括赫赫有名的川端康成和谷崎润一郎。这个奖后来成为日本文坛的重要奖项,村上龙、青山七惠等中国读者熟知的作家都获过这个奖。

0
点赞
赏礼
赏钱
0
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思量岛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思量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617470285 邮箱:info@siliangdao.com
关于作者
奉旨勾女(千里马)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签到排行
0
0
分享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

个人中心

每日签到

我的消息

内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