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未知 > 未解之谜 > 超出想象的神秘事件(六)
超出想象的神秘事件(六)
作者:凡品
2025-03-28
92
管理
《永乐大典》失踪之谜

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

初期这部书被命名为《文献大典》,后来朱棣亲自撰写序言后,赐名《永乐大典》。

其实在朱棣之前的洪武21年,解缙曾向朱元璋进言,希望打造一部高质量类书。朱元璋表现的也很积极,并对解缙很赏识,但后来因为解缙离开京城,录书也暂时搁置下来。

到了洪武31年,朱元璋旧事重提,并召集文人,搜集“经史百家之言”,想要编著一本《纪要》。

但不久后朱元璋驾崩,朱允炆削藩,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著书一度搁置下来。

朱棣打回南京后,为了继承父皇遗愿,并彰显国威,本着能为后代留下点什么,于是就再次启动了巨著的编纂工作。

刚开始的时候,由解缙主持,带领147人开始了浩大的书籍整理编纂。前后历经一年,《文献大成》编纂完成,交由朱棣审阅,但他并不是很满意。

明成祖朱棣

永乐大典纂修完成后,只抄录了一部,叫做“永乐正本”,一直到了嘉靖年间,怕大典有损,又重录了一部,称为“嘉靖副本”。

也就是说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全都是嘉靖副本集散而来。而正本呢?很遗憾,不知所踪!

别说正本了,就说副本到现在也凑不齐,目前为止,国家图书馆总共收集了400多册,而另有100多册散落于世界九个国家,纵横34家藏书馆。

一万多册的巨著,还是副本,目前全世界加起来连个零头都没有……

很想说一个大大的“唉……”

正统十四年,南京文渊阁大火,永乐大典所有原稿付之一炬。唯一留下的正本,就剩下朱棣带到北京那部分了。

此处回味一下,朱棣不知道活字印刷吗?他不知道备份吗?一把大火就把历时六年的巨著毁灭了吗?

其实活字印刷在明代的成本非常高昂,它需要人为雕刻模板,前面提到的刊刻都没有成功,更何况活字印刷了。

《永乐大典》前前后后历经那么多人编纂,最后却成了一部皇家藏书,可以说利用率极低,大部分人都没见过,长啥样都不知道。

也就属嘉靖对这部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的案头上时常放着几本,以备随时翻阅。

到了嘉靖36年4月,明宫不慎失火,三大殿被烧,差点烧到存放永乐大典的文楼。嘉靖帝下令紧急抢救,才算保住了那部分正本。

因为失火,嘉靖担心这部分巨著遗失或焚毁,命抄书匠们加班加点的重新抄录一部,并且分两处存放,以备不虞。

当时负责抄录工作的有:高拱、瞿景淳、张居正等109人。内府调拨了画匠、砑光匠、纸匠等手艺人共同抄录。

这就是“嘉靖副本”的来源。仅是抄书这项工作,抄到嘉靖离世都没有抄完,直到隆庆元年,一套和永乐大典一模一样,字迹比原本更加规范的副本才算抄录完成。

十三陵永陵

我们继续沿着时代脉络往下走:

清雍正年间,原藏于皇史宬的《永乐大典》副本移至翰林院。

雍正开三礼馆,全祖望和李绂都是清代的大学者,全、李二人供职翰林院,得以接触《永乐大典》,惊呼为“宇宙之鸿宝”。

趁着工作便利,全祖望写了《抄永乐大典记》。他把大典分为五类,分别是:经、史、志乘、氏族、艺文。

到了乾隆三十七年,开四库全书馆时,对《永乐大典》进行了一次清查,发现已缺1000多册,合2422卷。

乾隆中期,特别是乾隆帝设《四库全书》馆以来,一些官员想利用《永乐大典》钩辑佚文,趁机偷书,副本随之流失。

至乾隆五十九年,副本已流失1154册。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翰林院遭劫掠,丢失大量大典。

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修缮翰林院建筑时,清查大典,已不足5000册。

《永乐大典》之所以迅速流失,主要是职员监守自盗,据说文廷式一人即曾盗走百余册。

光绪二十年六月(公元1894年)翁同龢入翰林院清查时仅剩800册。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翰林院被义和团的拳民焚毁,《永乐大典》损坏三百余册。

光绪二十七年6月11日(1901年),英使馆交回《大典》330册,不久后又遭到监守者瓜分。

1912年,民国政府成立,在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鲁迅的建议和努力下,教育部咨请国务院,将翰林院所存《永乐大典》残本64册送归教育部,其中60册交由京师图书馆储藏。

1914年,藏书家董康,携带17册《永乐大典》东渡日本贩卖,10册转让给书商田中庆太郎,7册由董康直接出售给日本公私藏家。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华北局势动荡不安。为防不测,国民政府下令古物南迁。

1933年5月,北平图书馆接到教育部电令,将《永乐大典》等善本典籍运往上海,存放在公共租界仓库。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沦陷,典籍遭到威胁,代理馆长袁同礼和上海办事处钱存训,通过驻美国使馆联系美国,决定将这批善本再做挑选之后运往美国寄存。

1943年,满铁图书馆购入49册《永乐大典》,因此,这一大批永乐大典得以入藏大连图书馆。

1965年,寄存美国的善本转运台湾,暂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放在上海的另外25册《永乐大典》后来运回了北平。

新中国后,永乐大典400余册残本散落于世界九个国家,我国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收集回笼。

1959年,北京图书馆将历年收集到的《永乐大典》原本和胶卷提供给中华书局,与中华书局自己收集到的《永乐大典》复制品一起进行影印出版。

经过多次补充出版,正式出版的《永乐大典》已达797卷,占现存总数的99%。台湾和日本也出版了影印的《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中华书局重印版

2020年7月,两册永乐大典出现在法国巴黎拍卖会上,被我国浙江私人收藏家以812.8万欧元,折合人民币6500万元拍得。

关于永乐大典,就到这里吧,叙述不完。总之在这6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大典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任是历尽沧桑,也压不住这条腾飞的巨龙。

#冬日生活打卡季#​

0
点赞
赏礼
赏钱
0
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思量岛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思量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617470285 邮箱:info@siliangdao.com
关于作者
风吹屁屁凉(千里马)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签到排行
0
0
分享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

个人中心

每日签到

我的消息

内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