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关于《秘境》摄制组事故的调查报告(机密)
日期:2023年11月18日
调查员注:以下文字整理自涉事人员口述、设备残留数据及法医鉴定报告,部分内容可能引起不适,四类事件。
第一章:消失的SD卡
2023年10月23日,我作为纪录片《秘境》的导演,带着摄影师老周第五次进入落星岭无人区。这次我们要补拍几个空镜,却在海拔600米的鹰嘴岩发现异常:三株通体血红的野生桃树违反季节规律地开着花,树皮表面布满类似血管的凸起纹路。
"老陈,这些桃树绝对有问题。"老周调整着云台相机的偏振镜,"昨天无人机航拍时这里还是普通灌木丛。"他的GoPro记录下这个瞬间,但当晚回看素材时,这段视频里所有红色桃树的画面都变成了雪花噪点。
更诡异的事情发生在次日清晨。我们宿营的帐篷外出现两串赤足脚印,尺寸约36码,足弓处却带有类似蹼膜的粘连痕迹。老周放在帐篷外的运动相机拍到半张人脸——那是个皮肤呈珍珠母贝光泽的女子,右眼虹膜呈现诡异的琥珀色竖瞳。
这张照片后来成为物证编号LC-03,但原始文件在传输过程中发生数据畸变。刑侦技术科的王法医告诉我,照片元数据显示拍摄时间为1987年9月15日,比相机的出厂日期早了整整三十六年。
第二章:雾锁溪谷
10月25日14:17,山间突然升起乳白色浓雾。我们的北斗卫星导航仪显示定位点在东经121°15'、北纬29°15'之间疯狂跳动,无人机图传画面出现大量马赛克。这时对讲机里传来女人的呼救声,声纹分析显示该频率与人类声带结构存在13.7%的偏差。
顺着时断时续的求救信号,我们误入一条地图上未标注的溪谷。溪水泛着诡异的蓝绿色,岸边散落着锈蚀的输液架和破碎的玻璃安瓿。我在苔藓覆盖的岩壁上发现刻痕:"1987.9.15 实验体3号收容失效"。
老周突然指着溪流上游:"那里有灯光!"我们循着微光找到栋混凝土建筑,门牌上的红漆已经剥落,勉强能辨认出"天玑计划第三观测站"。建筑内部保存着八十年代风格的实验室,操作台上散落着写满公式的草稿纸,其中一张绘制着DNA双螺旋与桃树嫁接的示意图。
第三章:非人微笑
当天深夜,实验室的应急灯突然亮起。监控屏幕显示有个白影在走廊游荡,热成像仪捕捉到的体温仅有28.3℃。我们抄起登山镐退到药品储藏室,听见门外传来指甲抓挠金属的声响。
"我知道你们在里面。"女人的声音带着电子合成音般的质感,"我是护林员叶蓁,来带你们出去。"当她举着证件出现在防爆玻璃外时,我注意到她左手中指缺失——与实验日志里3号实验体的特征完全吻合。
叶蓁坚持要护送我们下山,途中却不断偏离既定路线。老周悄悄把手机调到录像模式,镜头记录下她脖颈后鳞片状皮肤的闪光。在穿过一片箭竹林时,夜视仪突然捕捉到十几个热源呈包围态势移动,它们的身高都在160cm左右,移动方式类似节肢动物的弹跳。
第四章:血色果实
10月27日黎明,我们在废弃气象站找到本蒙尘的日志。1987年9月的记录显示,天玑计划旨在培育具有抗辐射特性的转基因生物。某页夹着张泛黄的照片:五个穿防护服的研究员站在红色桃树下,他们的面部都被锐器划烂。
当天下午,叶蓁给我们送来几颗朱红色野果。我借口胃痛没有吃,老周咬下第一口就神情恍惚地走向悬崖。抢夺中野果摔成两半,断面渗出蓝紫色汁液,里面包裹着类似人类牙齿的白色硬块。
入夜后,老周的皮肤开始呈现半透明化。他对着空气喃喃自语:"她们在唱歌...在岩层下面..."随身携带的盖革计数器疯狂鸣响,数值飙升至每小时350微西弗——相当于切尔诺贝利石棺内的辐射量。
第五章:消失的观测站
最后的记忆停留在10月28日暴雨夜。我们返回实验室想获取更多证据,却发现所有纸质资料都变成空白笔记本,培养皿里的菌落组成一张人脸。叶蓁带着十几个白衣人将我们逼到悬崖边,她们的瞳孔在闪电中同时收缩成竖线。
跳崖瞬间,我扯掉了叶蓁的工牌。后来搜救队在溪边发现我时,手里紧攥着的金属牌刻着"03-1987"。住院期间,国安局的人取走了所有拍摄素材,老周至今下落不明。
后记:2023年12月复查现场,那座混凝土建筑就像从未存在过。但地质雷达显示地下15米处有个人工洞穴,探洞摄像机传回的最后画面里,洞壁上布满用指甲刻出的"救救我们",落款时间从1987年到2023年不等。
附录:技术勘验报告节选
涉事人衣物残留花粉经DNA比对,与现存桃树品种相似度仅61.3%实验室门把手提取的皮屑组织含有人类与两栖类动物的嵌合基因山崖下方300米处发现二战时期日军留下的生物实验档案残页2023年11月卫星影像显示,落星岭核心区植被覆盖面积较上月减少17%注:本案已移交特别事务调查科,所有相关信息按《国家机密法》第24条进行封存。
注:本文中所提及的人名,机构单位等,因涉及机密,均为虚构。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