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未知 > 未解之谜 > 就很离谱,员工集体“消失”!
就很离谱,员工集体“消失”!
作者:拆哪兔丶
2025-02-23
194
管理

联邦裁员闹乌龙:13日裁人15日召回,员工集体“消失”为哪般?(华盛顿,2025年2月18日)美国国家核安全管理局(NNSA)近日上演了一出“裁员又召回”的荒诞剧:2月13日以“试用期终止”为由裁撤300多名员工,两天后紧急撤销决定时却发现——人已“失联”。这场闹剧不仅暴露了联邦机构管理混乱,更折射出企业裁员潮中普遍存在的“短视病”。

乌龙始末:裁员邮件发错人,召回时“查无此员”

据NNSA内部文件显示,2月13日晚间,300多名员工收到解雇邮件,理由是“试用期未通过”。然而次日核查发现,大量核心岗位员工被误裁,包括核武器储备安全专家。更尴尬的是,当NNSA试图通过邮件撤回决定时,被裁员工因账户权限被锁无法接收通知,最终只能靠主管逐一电话联系

。一位被误裁的核安全专家直言:“即便召回,我也会继续求职——公司连裁员名单都能搞错,谁敢相信未来?”

深层矛盾:企业“既要又要”的裁员逻辑

NNSA的窘境并非孤例。近年来,从科技巨头到传统行业,企业常陷入“裁旧招新”的怪圈:

成本博弈:老员工薪资高、赔偿压力大,企业试图用新人降低成本(文献4);技能断层:技术迭代下,企业急于淘汰“旧经验”,却忽视关键岗位的不可替代性(文献6);管理短视:裁员决策仓促,导致业务流程断裂、员工士气崩塌(文献5)。正如特斯拉、理想汽车等企业曾经历的教训:裁掉大动脉岗位后被迫召回,却因信任破裂难挽人心(文献6)。独到视角:裁员不是算术题,而是信任博弈

此次事件暴露出更深层危机——

制度漏洞:联邦机构沿用“试用期=可弃用”的僵化逻辑,忽视核心岗位培养周期;人性化缺失:裁员仅靠一封邮件,缺乏对员工尊严的基本尊重(文献1);长期代价:短期的“人力成本优化”可能引发安全风险、法律纠纷及人才流失(文献3][^6)。

NNSA的乌龙裁员,恰似一面照妖镜:当企业将员工视为可随意替换的“零件”,终将付出远超预期的代价。裁员不是简单的“减员增效”,而是一场关乎组织信誉与社会责任的复杂博弈。或许正如网友调侃:“今天你裁人时有多傲慢,明天求人回来时就有多狼狈。”

0
点赞
赏礼
赏钱
0
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思量岛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思量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617470285 邮箱:info@siliangdao.com
关于作者
凉笙墨染(千里马)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签到排行
0
0
分享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

个人中心

每日签到

我的消息

内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