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地幔中,有两个巨大的“质量瘤”,一个位于非洲大陆之下,另一个则在太平洋地区的地幔中。它们的规模极其庞大,其大小可与澳大利亚相媲美,直径超过千公里,高度达到惊人的700至1000公里,相当于珠穆朗玛峰的100倍。
曾经,苏联进行过挖掘地球内部的尝试,尽管挖出了12262米的深洞,但相较于地球的地壳厚度,这只是一个极其微小的孔洞,远远无法触及地幔的深处。而从地球的整体来看,海洋似乎只是一层薄薄的水膜,比如马里亚纳海沟,其深度为11公里,而地球的半径则达到6371公里。
这些数据让我们深切地认识到地球的深厚,也更加凸显出地幔中“质量瘤”的巨大。在地球的历史中,还有一个备受关注的理论——“四个月亮”理论。这是著名科学家赫尔比格提出的,他认为在地球46亿年的历程中,曾先后捕获了四颗“月亮”作为卫星。
这四颗“月亮”都含有大量的固态水,即冰,所以被称作“冰月”。
然而,前三颗“冰月”由于距离地球过近,受到地球引力等因素的影响,最终坠落至地面,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据说,这三大上古大陆的毁灭,似乎是由于突然爆发的火山和剧烈的地壳运动,几乎在一夜之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而这一切的根源,很可能与第三颗“冰月”的坠落密切相关。
那些尚未被完全了解的大陆,最终沉入了地幔之中,比如亚特兰蒂斯和雷姆利亚大陆,它们的遗迹可能深埋在北非的撒哈拉沙漠之下,使得该地区的地质结构变得异常复杂。而姆大陆则沉没于太平洋,直到近年来才被现代人类重新发现。
当这些物质的活动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引发强烈的地震和火山喷发,导致大陆板块的断裂和下沉。例如,亚特兰蒂斯大陆和姆大陆的沉没,很可能就是地幔中的水泡状物质活动引发的地质灾难所导致的。
这些大陆曾经繁荣一时,但在瞬间被大自然的强大力量所摧毁。而雷姆利亚大陆的消失,也可能与地幔中的异常活动有关。
这些上古大陆的沉没,不仅是地球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为我们研究地球的演化和地质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深入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质活动规律,以及它们对人类文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