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腾讯科技
特约作者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胡泳
#1 可能是史上最疯狂的意外文化交流1月13日晚,小红书(英文称为RedNote)意外攀升至美区App Store下载排行榜榜首。这一激增源于大量美国用户的涌入——其中许多人自称为“TikTok难民”。在1月13日,“TikTokRefugee”标签下的帖子仅有约2000条,观看量为39万。到了次日早晨,标签下的帖子数量飙升至超过7万,总观看量突破2700万,并且这一数字仍在继续上升。这些美国用户表达了希望小红书平台和社区能够张开双臂欢迎他们的愿望。
1月14日,路透社报道称,两天内有超过70万新用户加入了小红书。据应用数据研究公司Sensor Tower估计,本周RedNote在美国的下载量同比增长超过200%,比前一周增长了194%。
“TikTok难民”的称呼,表明小红书人气的增长主要归因于美国社交媒体用户在TikTok即将面临禁令的数天前,转而纷纷寻找替代平台。此前,在美国最高法院的口头辩论中,大法官们似乎更倾向于国家安全而非言论自由,对TikTok前途的担忧日益加剧,促成了这群“TikTok难民”大举涌入小红书。
一些加入小红书的美国用户明确表示,他们是为了抗议TikTok可能被禁而注册了该应用。
一位名为Definitelynotchippy的美国用户发布了一段视频,向中国用户解释为什么美国人会下载这个应用。“我们的政府告诉我们,他们要禁TikTok的理由是因为它由你们这些中国人、政府,或者什么其他机构拥有,”她说。“他们试图让我们认为你们是坏人。”“但我们中很多人并不这么认为,所以我们决定下载一个真正的中国应用来气一气我们的政府。”
至少到目前为止,怨气和报复心似乎足以驱使美国人学习如何使用小红书——一个主要由中文用户使用且并未专门为英语用户设计的应用。一位名为“Elle belle”的TikTok难民在小红书上的一条帖子中写道:“我完全不知道自己在这里干什么。我甚至看不懂规则。”
在另一方面,这一海外用户激增似乎让小红书也感到措手不及。它不得不紧急寻找方法来审核英文内容并开发英中翻译工具。
目前尚不清楚迁移到小红书的趋势是否可能持久——这一变化带来的大量海外内容可能会考验内容的审核、平台的监管,还有美国政府控制美国人使用与外国对手有关的产品技术的能力。
在中美两大国多方面的紧张局势仍然高企的形势下,一款中国生活方式应用为两国国民提供了一个罕见的大规模跨文化交流机会。文化差异、破碎的技术生态系统、双方的安全考量以及针对外国媒体的审查减少了美国与中国之间的人际互动。然而机缘巧合,小红书突然化身一个独特的文化交流平台,甚至让我们能够重温早期互联网的开放论坛的气氛。
一些美国人表示,他们正在学习普通话;中国用户则寻求帮助做英语作业;语言不通的情况下,猫和狗充当了亲善大使,被戏称为“交猫税”“交狗税”;很多人则通过表情包进行沟通。“让我们从中国美食开始这段新旅程吧,”一位来自四川的用户发帖说道,并介绍了那里具有代表性的美食食谱。“你们不是难民,你们是探险者。欢迎来到新世界,”一位中国用户打出这样的欢迎辞。
一位美国难民在Reddit上写道:“我加入了这个应用,真的太有趣了。中国用户正在教我们中文,已经有人在开玩笑说‘现在我是你的中国间谍’,还有人调侃说由于我们到了他们的平台,他们更容易‘监视’我们。大家都在分享自己的宠物,舞蹈也已经传到了平台上。美国用户在分享如何按照中国礼仪做出礼貌行为的规则,因为我们是在他们的应用上。老实说,看到这种双向的爱在传播,真的让人感觉很温暖。这是一种奇妙的团结体验。”
在2021年的短暂时期内,类似的交流也曾出现在社交媒体应用Clubhouse上,可惜只是昙花一现。
正是这些时刻让人意识到,很多障碍都是人为制造的,目的就是阻止我们彼此互动。实际上,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上的普通人,都在努力享受生活、度过人生。如果没有这些障碍,我们本可以相互学习,共同享受快乐。
#2 “TikTok难民”会留在小红书吗?当然,美国用户跨洋来到小红书,并非只是为了学中文,而是希望能像在TikTok上一样,很快找到属于自己的社区。
亚历克西斯·加尔曼是一名来自俄克拉荷马州的21岁TikTok用户,拥有近2万名粉丝。“TikTok可能被禁不仅仅是失去一个应用,它还意味着失去工作、朋友和社区。对我来说,我与粉丝们建立的友谊和纽带可能也会随之消失。”
如果TikTok用户眷恋社区感,考虑到TikTok是中国抖音的国际版,为什么不加入抖音呢?答案在于可访问性。抖音和TikTok在不同的服务器和内容池上运营,适用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尽管国际用户可以使用全球电话号码注册抖音,但他们无法直接从美国的App Store下载抖音——他们需要切换到中国的App Store。
这一过程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相当复杂且不便。而小红书仅维护一个版本的应用程序,而不是将其分为海外版和国内版,这在中国社交应用中属于罕见。
虽然发生了积极的文化交流,但小红书的设计初衷是面向中国市场,因此其大部分界面和内容都是中文,这将会限制海外用户的使用和体验。语言障碍、文化差异以及缺乏适合美国用户的内容,将使得他们很难完全融入平台。
一些用户转向了翻译工具,但体验并不理想,且这种方式不太可能带来长期的用户参与。
尽管小红书早已提供英文版,但随着其受欢迎程度的上升,这款应用似乎对美国用户变得更加友好和易于使用。一些TikTok创作者在他们的账号上推广小红书,鼓励他们的粉丝转移到这个平台。
此外,依赖TikTok谋生的内容创作者会发现,小红书的盈利模式与TikTok有很大不同,它没有创作者基金或广告收入分成计划,无法为创作者提供相同水平的经济回报。
由此,另外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为什么美国用户不向YouTube Shorts 和 Instagram Reels这些TikTok的模仿者迁移呢?一些用户表示,他们加入小红书就是为了寻找这些竞争的替代品,因为它们的算法和创作工具远不如TikTok 或小红书那样强大。
TikTok确实会在了解你喜欢什么之后,提供更好的推荐,这通常只需要几个小时的使用。
相比之下,YouTube和 Instagram更像是把各种内容乱丢,希望其中一些能吸引你,再偶尔加上一些你喜欢的东西。TikTok提供了更多小创作者和大创作者的内容混合,整体体验要好得多。
小红书的界面与TikTok并不相同,然而,其应用的一个关键特点也是内容算法,会根据用户的喜好推荐内容,侧重于用户兴趣,而不是他们所关注的人。这种算法促进了更多原创内容的产生,并减少了大创作者的主导地位。
此外,TikTok和小红书上的内容丰富,因为它们让制作内容变得更加容易,而 YouTube和Instagram只提供基础的创作工具,不像TikTok和小红书,内置了编辑器等各种功能。例如,一位名为“Rosie_in_Wonderland”的TikTok难民表示,小红书在制作内容方面与TikTok非常相似,而且使用起来很方便。
一些TikTok创作者在他们的账号上推广小红书,鼓励他们的粉丝转移到这个平台。虽然这些网红无法准确预测TikTok是否能躲过禁令,但小红书为他们提供了一种社交投资的保值方式。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