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未知 > 未解之谜 > 地下文物看陕西:文明摇篮,早期智人
地下文物看陕西:文明摇篮,早期智人
作者:辛瓜地考古论史
2025-02-12
97
管理

2.早期智人

经过直立人漫长的发展,在距今二三十万年前的更新世中期,陕西先民的体质和生产技术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他们的手更为灵巧,头脑也越发健全,进化为“智人”(有智慧的人类)。这一阶段,他们的体质特征已经比较接近现代人,所创造的文化也由最原始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步入旧石器时代中期,发现于陕西省大荔县的大荔人即是典型代表。

大荔人颅骨

大荔人于1978年发现于大荔县段家乡解放村甜水沟的崖壁上,是一具相当完整的人类头骨化石,推测属于一个30岁左右的男性。大荔人头骨颅穹低矮,有矢状嵴,颅骨壁厚,眉嵴粗壮,颧弓位置低,有枕骨圆枕等特征,与直立人相似,而颧弓较细,眶上结节等特征又与现代人相似。脑容量约为1120毫升,与蓝田人相比有了较大提升。因此从体质特征来看大荔人表现出明显的镶嵌进化现象,很可能是早期智人中一种较早的古老类 型,处在直立人到早期智人的过渡阶段,绝对年代在距今30万—20万年之间。同时,大荔人面骨低矮、鼻梁扁塌、颧骨高突、发育有印加骨和矢状嵴等特征又表现出与现代蒙古人种极为密切的近缘关系,可能是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蒙古人种。

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认为现代人类很可能是20万年前某一非洲女性祖先的后代。这个女性祖先被称为夏娃,她的后代 “第二次走出非洲”并扩散到欧洲、亚洲等地,取代了当地原有的早期智人,因而欧洲、亚洲原先的早期智人并非现代人类的祖先,他们与现代人类之间也没有关系。但大荔人所表现的某些蒙古人种特征无疑对现代人单一起源说的“夏娃理论”提出了挑战,为东亚现代人“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的多地区起源说提供了有力佐证。

大荔人遗址出土的石核、石片(E、F、G石片的背面具有三角形片疤)

大荔人遗址出土的各类工具

与大荔人同出并在其附近的地层中还发现大荔人使用的石核、石片等石器。石器种类以中小型刮削器为主,也有尖状器和少量石锥及雕刻器。石制品的特征表明大荔人的生活仍以狩猎为主,采集为辅。所见石核没有发现预制石核技术,且与华北旧石器时代早期石核技术具有明显相似性和连续性,与此同时,石器种类多样而且已有较为精致的修理技术又表现出一定的进步性。大荔人石器技术所表现出的连续性和进步性,正与大荔人头骨化石所显示的镶嵌进化模式互相照应。

0
点赞
赏礼
赏钱
0
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思量岛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思量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617470285 邮箱:info@siliangdao.com
关于作者
农夫三拳有点疼(千里马)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签到排行
0
0
分享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

个人中心

每日签到

我的消息

内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