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未知 > 未解之谜 >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丨碎片拼起古瓷往事 唤醒地下文明记忆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丨碎片拼起古瓷往事 唤醒地下文明记忆
作者:北青网
2025-02-12
92
管理

御窑瓷器代表中国古代瓷器生产的最高成就,并且带动了民窑瓷器生产技术的进步。在当年的景德镇御窑厂,当年烧成的瑕疵品或落选品,为避免流入民间,均被打碎埋于地下,多年来,景德镇御窑博物院联合多家考古单位对御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数以千万计的御窑瓷片得以焕发新生机,解密御窑往事。正在景德镇御窑博物馆举行的“瓷都千年”特展上,就有许多精心修复后展出的古陶瓷精品,我们一起去看看。

在“瓷都千年”特展上,有一件刚刚重新修复展出的“明成化斗彩瓜瓞螭龙纹天字盖罐”。“斗彩”是明代御窑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类,传世稀少,而其中的“天字盖罐”更为罕见。这件1987年在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出土的“天字盖罐”,采用了最新的“降阶法”重新修复成功,让世人能更好地领略到明代成化御器之美。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修复部负责人 江小民:发掘出土之后,它是混杂在一起的,所以这些瓷片出来了,我们首先要对它进行分类,从它的纹饰从它的釉色进行分类,最后把同一个品类的器物我们集中在一起,再来对它进行拼对。

据目前考古发现,景德镇瓷业早在唐代就已颇具规模,这次展出的这件青瓷腰鼓,就是出土于景德镇南窑遗址的一件唐代典型器物,造型上与中西亚文化的交流有关。而到了元代,景德镇瓷业有了制度、工艺、装饰的创新,特别是从西亚地区进口了青花料“苏麻离青”后,让元代的青花瓷放射出耀眼的时代光芒。

这件清代中晚期外销的广彩人物花鸟纹镶铜瓶型钟,由中外匠人共同合作完成,是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一个典型器物。它的瓷瓶白胎是在景德镇烧制,然后再运往广州,在白胎上进行着色绘画后,再卖往欧洲,欧洲人又根据自己的审美以及实际用途,在瓶身镶嵌有顶盖、底座以及铜钟。

这件明代万历年间欧洲人定制的“克拉克瓷”大盘,盘心是典型的中国图样,白鹭和莲花,寓意“一路连科”,而盘壁“开光式”的构图则是欧洲人喜爱的样式。中国瓷器的大量外销,成了有史以来第一批全球化商品,让世界了解了中国陶瓷以及其所承载的中华文化。而如今,这种中外陶瓷文化的交流、碰撞更是让中国和世界联系得更加紧密。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博物馆处负责人 汪哲宇:这些外销瓷在当时明清大量出口,第一是为我们国家当年争取了很多收入,第二个来讲极大地影响了全世界人的一个生产生活审美方式。我们看到一些外销瓷上面,就包括有很多欧洲的这种文化的元素进来,这样的东西更多地体现了全球化的这样的一个文化的影响。

0
点赞
赏礼
赏钱
0
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思量岛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思量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617470285 邮箱:info@siliangdao.com
关于作者
莫名的。(千里马)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签到排行
0
0
分享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

个人中心

每日签到

我的消息

内容搜索